‹ 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: 0 | 浏览数: 3051 |倒序浏览
秋秋

一年级

Rank: 5Rank: 5Rank: 5Rank: 5Rank: 5

宝宝生日
2016-05-08 
帖子
108 
1#
发表于 2017-6-12 15:17 |只看该作者 | 最新帖子 |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| 发短消息 | 加为好友 | 字体大小: tT
  夏季宝宝高发病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、胃肠不适、乙型脑炎、皮肤感染等症状出现,而其中另家长头疼的手足口病和 疱疹性咽峡炎让很多家长产生困惑,由于疱疹性咽峡炎也具有疱疹的表现,因此部分家长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是手足口病?

 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,通常是小朋友用手接触到有此类病菌的小朋友的鼻涕、痰液、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等,病毒经过手进入口中而感染。据临床统计发现:6个月~5岁是此病的高发年龄段,而每年5~7月,也就是现在,更是这两种病的高发季节。

  在高发期的确需要留意,但其实,大多数孩子的患这两种病都是轻症的,一般10天左右就可以自愈。那怎么区别两者?怎么预防、治疗和护理呢?

 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。

  什么是手足口病?

 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(型),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71)最为常见。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,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。

  主要症状表现为口痛、厌食和低热,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,起初为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,周围有红晕,位于舌、颊粘膜及硬腭等处,偶然波及软腭、牙龈、扁桃体和咽部,疱疹破溃后成浅溃疡。

  1-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,有些为疱疹,常见于手掌和足底,也可见于臀部。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,然后消退;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,内有混浊液体,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,米粒到黄豆大小不等,一般不疼不痒,愈合后不留痕迹。

  手、足、口病损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出现。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。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,多数预后良好,不留后遗症。极少数患儿(主要是EV71感染者)可引起脑膜炎、脑炎、心肌炎、弛缓性麻痹、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。

 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?

  疱疹性咽峡炎也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,常见于婴幼儿,临床特征为发热,常在38℃以上,伴有咽喉痛,头痛,厌食,并常有腹痛和四肢肌痛。在婴儿常发生呕吐,高热时可发生惊厥

  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,周围有红晕,多见于扁桃体前部,但也可位于软腭,扁桃体,悬雍垂等,但不见于齿龈及颊粘膜。2-3日后红晕扩大,疱疹破溃变为数个黄色溃疡,直径一般在5mm以下。

  其他部位不出疱疹。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均在4-6日后自愈。很少有并发症。

  所以,虽然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相关性,但感染病毒后,与孩子本身异质性有关,却可以出现不同的表现。除其他相关症状以外,疱疹表现上,如果仅表现为咽部疱疹,那就是疱疹性咽峡炎;如果除了口腔疱疹,在手心、脚心、臀部等处同时出现、或前后不差24小时出现疱疹,那就属于手足口病。

  需要提醒的是,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,还是手足口病,这两种疾病都属于自限性疾病,大多数在经历自然病程后即可自愈,很少出现并发症。像疱疹性咽峡炎,一般就是5到7天的病程。因此,家长们千万不要过于紧张,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护理、规范用药即可。

  出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如何预防

  由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呼吸道、消化道和接触传播,因此在预防方面,注意以下3个方面。

  1. 尽量少带宝贝去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地方。居室多通风,衣服、被子经常晒。

  2. 把好病从口入关:要注意饮食卫生,不喝生水,提倡吃熟食。

  3. 让宝贝养成勤洗手、洗净手的好习惯。

  因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比较强,请尽量避免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。建议主动将患儿隔离在家里,不要带去幼儿园、学校等公共场所,以免传染给其他宝贝。

 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可怕,大部分都可以自愈,就和我们平时的病毒性感冒一样。家长们也不要过于恐慌,发病之后,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,警惕重症的发现即可。

  红枫儿科

  红枫儿科涵盖0-14岁婴幼儿、儿童、青少年的门诊、保健、疫苗等内容的医疗服务。我们致力于以一支临床技能出色的国际化医护团队、红枫贴心的医疗管家服务和世界先进精良的医疗设备,为您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、全过程的关爱与呵护。

‹ 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
夏季宝宝高发手足口病VS疱疹性咽峡炎
快速回复

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: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: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-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    版权保护投诉指引
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6]7051-1702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/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020-85505893/18122325185 举报邮箱:kf@mama.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:kf@mama.cn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