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触过我儿子的人常常讶异他小小年纪会那么些东西,问我是怎么教的,甚至有朋友说我最大的福气就是生了个这么好的儿子,仿佛他是天生神童,当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,觉得孩子嘛,没必要小小年纪懂这么多学这么多,怕孩子累坏了,吃饱穿暖最重要,美其名曰“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”。我个人觉得,这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误区。 我本身作过四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兼过学前班到六年级的课,对孩子的教育有些深刻的体会,我觉得家庭教育的方式,或者说家长对教育的态度 ,决定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兴趣和优劣,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是集体教育,他们本身的智商并没有太大的差距,那么什么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呢,我的体会是家庭教育,那时真正的个体差异化教育。 后来做生意,见的人多了,跑的城市多了,看到很多人事业上功成名就,按理应该意气风发,却是常常为下一代焦头烂额,各种各样的情况难以尽数,回想我的那些难搞的花精力最多的学生,也几乎没有一个出自贫困家庭,甚至可以说是殷实之家的宠儿,却因为父母的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而难以收拾,更加体会到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深刻影响。孩子要一个快乐童年并没错,但如果仅仅只是快乐了一个童年呢?人生的路,岂止只有一个童年?可惜似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有的父母常说,我小时什么也不懂,不也今天挺成功,他们忘了他们所处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,社会的动荡和转型给了他们很多机会,我也是受益者之一,但以后的社会,不再是草莽英雄的时代,更多靠的是真本事和实力来决定命运。 所以,当我决定要生孩子的时候,我就决定要做一个称职的妈妈,按自己的理想来塑造他。我怀孕的时候每天都会听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,散步至少两个小时,生他时医生建议剖腹,我坚持顺产,做一个不怕痛坚强的妈妈就从这一刻开始。 初生的孩子回到家,轻声的舒缓的莫扎特音乐常常萦绕他耳边,为了让他以后更顺利的学习拼音和顺利阅读,我们一直对他说普通话。零至三岁的孩子听觉敏感度高于视觉敏感度,脑细胞发育非常快,所以我更注重为他营造良好的听觉环境,除了音乐,对话,我还常常为他放纯英文的儿歌、对话、朗诵的碟,让他熟悉英语语感(这一点后来证明非常有效)。电视的视象加上声音,对孩子来说太纷繁变化太快,幼小的他只会关注视象,而这对眼睛非常不利,所以儿子两岁以前,我基本不给他看电视,两岁以后每天只看半小时迪斯尼儿童英语,那是纯英文的解说和对话,活泼生动有趣,一到二十六课反复播放,那是植竣的启蒙老师,他的一口纯正的美式发音就是从那来的,现在那上面几乎每一句都可以我说中文他马上说出英文,连音相当自然流畅。我觉得学英语一定要从句子开始。 四个月开始喂流食,我妈妈喂他,我就在旁边朗诵诗歌或儿歌,七八个月,我和他玩时把贴在墙上的拼音每天慢慢读给他听,让他看我的嘴,花几分钟时间,但天天坚持,后来变成我读他指,指对了就微笑亲吻表扬等,他开心的享受这个游戏。认字也这样慢慢来游戏着进行。所以他会说话以后很快地掌握了拼音,不到两岁就可以自己看有注音的简单儿童书籍。(现在他非常喜欢阅读,已经可以自由阅读没注音没插图的书籍)。 我觉得小孩子不能关在家里养,所以每天的室外活动非常重要必不可缺,他每天至少要出去楼下花园里两个小时,大一点后更多,上午下午各一次,晚上吃完饭还要去散步。这样他见多人看多事胜于读书所得,新鲜的空气,活动筋骨,找朋友,都很有益。从两岁起,我们每年都会带他离开广东远行一次,我的观点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|